【另類溝通】「嬰兒手語」的好處!促進親子互動搭建親子溝通橋樑

BB的語言發展是「聽」-理解早於「講」-表達,因此BB在未能說話前,缺乏表達工具,只能用哭鬧來表達需求,這時父母應該如何解讀BB當下的需要呢?「嬰兒手語」可以幫助父母與BB建立親子溝通的橋樑。

BB就要開始閱讀

親子溝通和閱讀都是刺激嬰幼兒腦部發育的兩大重要元素,「親子共讀」就是把這兩個元素結合起來;父母與子女一起捧着圖書閱讀,能夠促進嬰幼兒專注於成人所引導的活動,增進親子關係,啟發語言、認知、社交、情緒等各方面發展,從而建立終生受用的能力,為學習打好基礎。

嬰幼兒早期閱讀,重點不在於聽懂故事內容,在於提供與書相連的親子活動。嬰幼兒被爸媽擁在懷裡聽故事,聽最喜愛的聲音,建構語言系統,被最愛的人抱著,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。親子共讀,同時讓嬰幼兒對書本產生好感,建立閱讀的興趣。相信許多父母都期望子女愛上閱讀,成為「讀書人」,那就要知道嬰幼兒成長中的閱讀行為,用合適的方法與子女共讀了。

0-1歲嬰兒的閱讀行為

一歲前的嬰兒是透過感官來學習,圖書對於嬰兒來說像「玩具」一樣,他們會掉圖書、會咬圖書、想玩就玩。一歲前嬰兒的閱讀行為可分為三個時期:

初生至四個月,嬰兒喜愛被抱著,聽到溫柔的說話,看著親切的臉孔,或會短暫地看著圖書的圖畫,接收親子共讀圖書的訊息。

五至八個月,嬰兒已意識到圖書的存在,在共讀過程中,會對有興趣的圖畫定眼注視、會伸手拍打圖書、亦會以笑聲及發出聲音作出回應。

九至十二個月,嬰兒能主動參與圖書閱讀的過程,會注視及指出有興趣的內容,用動作、手語或聲音表達對圖書的感受。

1-2歲幼兒的閱讀行為

一歲幼兒開始自行走動,喜歡把圖書「搬來搬去」,減少了坐下與父母共讀的興趣。他們身體協調動作漸穩定,喜歡模仿書中主角的形態,有時對著圖畫會做出相應的動作,例如:見到白兔會把手放在頭上。這時期,父母可按幼兒專注能力調節共讀的時間,又可以「動」來閱讀圖書,例如:可加入手語、扮動物走路,模仿表情等,亦,以「動」的語言表達圖畫內容。

這階段的幼兒會自行翻閱圖書,偶爾撕破了書頁,撕書的聲音及動作,帶他們進入新鮮探索圖書的經驗,並想重複製做這效果。家長需要理解他們的行為,耐心教導,撕書行為自然會有改善。

一歲半幼兒能理解日常周遭的人事物,會說出有意義的單字或短句,喜歡用「命名式閱讀」,指認書中的人、事、物,並會伴隨動作,以語言及動作來表達意思。此時,幼兒口語能力還未穩定時,手語能更具體協助幼兒命名物件,從「被動」變成「主動」與父母共讀和溝通,增加閱讀的興趣。

2-3歲幼兒的閱讀行為

二至三歲會由「命名式閱讀」,漸漸轉為能理解情節簡單的故事,亦會對故事內的背景及細節產生興趣。兩歲後期的幼兒,開始會將故事內發生的人、事、物和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結起來,說明故事開始影響幼兒對事的價值觀的形成和解釋。

這時期的幼兒會對說故事的人的說話及語氣更為注意,藉由「聽」去理解故事內的不同詞彙及故事情節的上文下理,有時更會積極利用動作及說話(手語及口語)參與故事的演繹。幼兒會開始運用比喻理解圖書的內容,如圖書「借我一把傘」的大樹葉,幼兒會說像兩傘;看見圖書「抱抱」動物找不到媽媽時,幼兒會表示難過。

親子共讀在二至三歲的幼兒仍然是他們最喜愛的活動,可以與家長保持親密的接觸而感到被愛。但此時的幼兒亦會開始自主閱讀,甚至模仿家長向別人說故事。

幼兒在認知學習的過程更富思考性。閱讀可以讓他們在腦海中聯想到各種物件和動作的影像,來思考故事的發展或是套用在日常生活上。他們的記憶力和專注力亦有進步,因此能較集中精神地閱讀一些內容較長或需要簡單思考的故事。

此階段的幼兒,可更掌握手語在說故事時的學習與運用,因為手語的影像比口語可以更形象化將訊息傳達給幼兒,而幼兒透過手語的運用,亦可表達出故事內容的情景,豐富與父母的互動交流。只要幼兒看到圖像和手語,聽到口語,三者一致地表達,就能產生聯結,有助認知發展。

在語言方面,在此月齡的幼兒喜歡提問。透過合適的圖書,家長便可以與幼兒一起探索,發掘出問題的答案。閱讀圖書的過程,家長與幼兒「一問一答」不單可促進親子的溝通,更可加強幼兒的閱讀和理解能力。

閱讀可以為幼兒帶來一個愉快的童年,進入已知和未知的世界。良好的閱讀習慣更有助幼兒在各方面的發展,為他們帶來莫大的裨益。